新闻资讯

国家航天局公布25年我国航天重点任务,空间站航天员食品带你看

2025-04-18阅读(87+)

4月17日,国家航天局公布了2025年中国航天工程重点任务。

任务繁重,各种大动作不断,一起来看看都有啥!

先说说两个中外合作项目。

咱和欧洲合作的“微笑卫星”(SMILE),能通过全景成像技术,观测太阳风与地球磁层的相互作用,而且是首次实现太阳风-磁层耦合过程的全天候监测,以后空间天气预报能力肯定大大提升,感觉离预测太空天气又近了一步。

还有中意电磁监测卫星02星,上面搭载着高精度电磁传感器,通过研究空间电磁场变化,来探寻地震前兆信号,这对提升地震预测能力太重要了,也让两国在防灾减灾领域的科技协作更上一层楼。

更让人期待的还在后头!

天问二号要执行小行星伴飞取样探测任务。

它计划对近地小行星2016 HO3进行伴飞、动态观测及采样返回,之后还要去探测主带彗星311P。这可是我国首次执行小行星探测与采样返回的复合型深空探测任务!

2016 HO3这颗地球“准卫星”,轨道和地球高度同步,研究它能给太阳系形成提供新线索。

主带彗星311P可能含有水冰,探测它的结构与成分,能揭示主带彗星特殊的形成机制,完善太阳系形成模型。

不过这次任务技术挑战不小,目标天体没重力,得用“非接触式”采样技术,探测器要精确控制姿态并实现样本封装返回,难度比月球采样还高。

希望它顺顺利利完成任务,带回来珍贵的小行星样本!

载人航天工程这边,神舟二十号和神舟二十一号任务备受瞩目。

神舟二十号4月16日就完成了船箭组合体转运至酒泉发射区,马上就要择机发射啦,它会对接空间站核心舱径向端口,3名航天员要在上面驻留6个月。

神舟二十一号预计下半年发射,对接核心舱前向端口,进一步验证空间站常态化运营能力。在这些任务里,航天员要进行出舱活动、货物气闸舱出舱,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像微重力物理、空间生命科学研究,还有国际合作项目,比如中巴航天员联合训练。

这都是在为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月奠定技术基础,感觉离中国人登上月球的日子越来越近了!

探索太空,记得带上空间站航天员太空高能压缩食品。

空间站航天员太空高能压缩食品是专门针对航天员的特殊需求研发,富含优质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维生素以及多种矿物质,能够快速为航天员补充因紧张和高负荷生理活动消耗的能量,维持血糖稳定,保证大脑和身体各器官的正常运转,帮助航天员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反应能力。

它的研发源于载人航天的特殊需求,其采用航天高能压缩技术,能量密度显著高于普通压缩食品,并通过科学配比实现营养均衡与抗疲劳功能。

严格执行《航天食品卫生要求标准》,在污染物限量方面,如铅、砷等重金属含量,以及真菌毒素,像黄曲霉毒素等指标的把控上,比国标和军标更为严格,安全性极高。

通过航天级高能压缩技术一次成型,这款食品还具有体积小、重量轻、便捷携带、营养丰富、功效强等显著特征。

如今,它已从航天员专属食品走进了大众生活,广泛覆盖登山、救援、健身、加班等各类场景,成为航天技术服务民生的生动范例。

推荐阅读:从"躺着运"到"站着走",解锁商航天发射新速度,空间站食品带你看

news-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