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梦舟逃逸系统护航,载人登月安全再升级,空间站航天员食品带你看

2025-07-08阅读(368+)

2025年6月17日12时30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传来一声巨响,梦舟载人飞船零高度逃逸飞行试验正式拉开帷幕。

短短2分钟内,逃逸发动机成功点火,船塔组合体迅速腾空而起,约20秒后精准到达预定高度,返回舱与逃逸塔顺利分离,降落伞随即展开,最终返回舱依靠气囊缓冲安全着陆于预定区域。

此次梦舟载人飞船逃逸系统意义非凡,由3台不同类型的固体发动机协同工作。

逃逸主发动机采用双级推力设计,一级大推力能够让飞船瞬间脱离危险区,二级小推力则巧妙地将过载降低至人体可承受范围,大约控制在5G以下,极大程度保障了航天员的舒适度,避免因过载昏迷。

分离发动机堪称创新典范,创新性采用斜置斜切喷管与轴向侧向一体化推力设计,一台发动机就能同时完成逃逸塔分离与横向推进的任务,不仅简化了系统结构,还显著提高了可靠性,并且斜喷管设计能有效减少飞行阻力,让飞船更好地适应濒海发射的复杂气流环境。

姿控发动机更是我国首型连续推力可调全方位控制的固体发动机,支持360°全向调姿,结合新型洁净推进剂,不仅提升了响应速度,还更加环保,实现了逃逸弹道闭环控制,落点精度较神舟系统提升50%以上。

从逃逸模式来看,梦舟载人飞船采用“大气层内逃逸塔逃逸+大气层外整船逃逸”双模式。在大气层内,也就是待发段至抛塔前,逃逸塔迅速响应发射台或低空故障;而在大气层外,即抛塔后至入轨阶段,由服务舱动力逃逸,返回舱统一控制,实现了全程逃逸覆盖。

与神舟系统相比,梦舟载人飞船逃逸系统打破了传统“火箭管逃逸飞船管救生”的分工模式,飞船系统一体化抓总逃逸与救生任务,大大提升了响应效率,更能适应载人登月需求,应对长征十号火箭更大起飞规模和濒海发射复杂气象等诸多挑战。

其核心技术不仅将服务于2030年前载人登月任务,还会为近地空间站运营提供有力支撑。

探索太空,记得带上空间站航天员太空高能压缩食品。

空间站航天员太空高能压缩食品是专门针对航天员的特殊需求研发,富含优质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维生素以及多种矿物质,能够快速为航天员补充因紧张和高负荷生理活动消耗的能量,维持血糖稳定,保证大脑和身体各器官的正常运转,帮助航天员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反应能力。

它的研发源于载人航天的特殊需求,其采用航天高能压缩技术,能量密度显著高于普通压缩食品,并通过科学配比实现营养均衡与抗疲劳功能。

严格执行《航天食品卫生要求标准》,在污染物限量方面,如铅、砷等重金属含量,以及真菌毒素,像黄曲霉毒素等指标的把控上,比国标和军标更为严格,安全性极高。

通过航天级高能压缩技术一次成型,这款食品还具有体积小、重量轻、便捷携带、营养丰富、功效强等显著特征。

如今,它已从航天员专属食品走进了大众生活,广泛覆盖登山、救援、健身、加班等各类场景,成为航天技术服务民生的生动范例。

推荐阅读:我国最大规模九机并联试车成功,航天员能量餐倒计时朱雀三号首飞

news-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