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航天新质生产力典型代表,空间站航天员食品开启太空发展新时代

阅读次数:108更新时间:2025-03-04

在人类探索宇宙的漫长征程中,航天领域始终是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

从“能重复用的火箭”到“会自己传数据的卫星”,中国航天正以“新质生产力”为强劲动力,在浩瀚宇宙中尽情驰骋,玩转太空。

那么,究竟什么是“新质生产力”呢?

简单来讲,新质生产力就是依托科技创新,对各类资源进行深度整合,以此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并前瞻性地布局未来产业,从而形成的一种全新的生产力质态。

它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显著特征,完美契合新发展理念,是先进生产力的典型代表。

就拿火箭技术的变革来说,以往火箭发射一次便宣告使命终结,高昂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航天事业的大规模发展。

然而,如今科学家们给火箭装上了“返航键”,开启了火箭重复使用的新纪元。

我国首个可重复使用中型液体运载火箭——长征八号R,便是这一科技创新的杰出成果。

它的芯一级配备了性能卓越的可重复使用液氧煤油发动机,该发动机不仅支持2次启动,还具备65%的变推力能力。

同时,火箭还搭载了可折叠着陆腿,这一精巧设计使得火箭能够实现定点软着陆,轻盈稳健地回归大地。

自2020年首飞后,科研团队不断对其回收技术进行优化升级,力求每一次飞行都更加安全、高效。

与此同时,其他可重复使用火箭的研发也在紧锣密鼓地推进。

2024年1月,朱雀三号VTVL-1试验箭成功完成300米级垂直起降试验,在这次试验中,它完美验证了低空低速回收能力及发动机调推性能,距离2025年的首飞目标又近了一步。

而深蓝航天的“星云-M”同样成绩斐然,2021年完成10米级垂直回收试验后,于2024年1月完成10公里级飞行试验,这是国内目前最大规模的垂直回收测试。

随着新质生产力在航天领域的深度渗透,航天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从手机信号到食品安全,从防灾减灾到未来出行,航天技术正在变成你我生活中的“隐形守护者”。

再以空间站航天员太空高能压缩食品为例,这一技术创新实现了从太空到餐桌的精彩跨越。

空间站航天员太空高能压缩食品严格执行《航天食品卫生要求标准》,在污染物限量方面,如铅、砷等重金属含量,以及真菌毒素,像黄曲霉毒素等指标的把控上,比国标和军标更为严格,真正做到了不添加防腐剂,不添加反式脂肪酸,安全性极高。

通过航天级高能压缩技术一次成型,这款食品还具有体积小、重量轻、便捷携带、营养丰富、功效强等显著特征。

如今,它已从航天员专属食品走进了大众生活,广泛覆盖登山、救援、健身、加班等各类场景,并凭借其独特优势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目录》,成为航天技术服务民生的生动范例。

推荐阅读:嫦六月样最新成果,验证月球岩浆洋假说,空间站航天员食品带你看

news-dy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