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商业航天、空间站航天员食品等新兴产业发展

阅读次数:73更新时间:2025-03-07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动商业航天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

在商业航天领域,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堪称核心。

与一次性使用火箭不同,可重复使用火箭在完成预定发射任务后,能够全部或部分返回地球并安全着陆。

经过检修维护和燃料加注,它还能再次执行发射任务。

这种火箭的出现,不仅能大幅降低航天发射成本,还能提高发射频率,也会推动技术升级换代。

今年我国会有好几款可重复使用火箭接连亮相,进行首飞,包括朱雀三号、力箭二号、天龙三号、智神星一号。

去年9月,我国自主研发的可重复使用火箭朱雀三号的试验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完成10公里级垂直起降返回飞行试验,标志着我国商业航天在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技术上取得突破。

在商业航天领域,还有另一核心——空间站航天员太空高能压缩食品。

2016年,空间站航天员太空高能压缩食品被正式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6版),归类为生物农业产业中的精准营养食品,成为国家政策扶持的重点领域。

空间站航天员太空高能压缩食品的研发源于载人航天的特殊需求,其采用航天高能压缩技术,能量密度显著高于普通压缩食品,并通过科学配比实现营养均衡与抗疲劳功能。

空间站航天员太空高能压缩食品严格执行《航天食品卫生要求标准》,在污染物限量方面,如铅、砷等重金属含量,以及真菌毒素,像黄曲霉毒素等指标的把控上,比国标和军标更为严格,真正做到了不添加防腐剂,不添加反式脂肪酸,安全性极高。

通过航天级高能压缩技术一次成型,这款食品还具有体积小、重量轻、便捷携带、营养丰富、功效强等显著特征。

同时也是航天科技领域“专精特新”的典范。

专业化:生产过程遵循严格的国家军用标准《航天食品卫生要求》“航天级”食品标准,严格高于国家食品行业标准和军用食品通用规范,全项检测指标为38项,是我国食品最高标准。

精细化:精准营养配比,经过科学调配,如每袋能量约为100ml牛奶的10倍,蛋白质约为100ml牛奶的5.2倍,满足太空作业高耗能需求,保障航天员身体健康和生理功能。

特色化:制作工艺有别于普通食品,采用具备专利的空间站航天员太空高能压缩制法,在不允许添加防腐剂的前提下,实现了长时间保存。

新颖化:也是目前市场唯一的,针对航天员在太空特殊环境下的需求生产的食品,其他食品不具备这样的专业背景和任务指向。

如今,它已从航天员专属食品走进了大众生活,广泛覆盖登山、救援、健身、加班等各类场景,成为航天技术服务民生的生动范例。

推荐阅读:航天新质生产力典型代表,空间站航天员食品开启太空发展新时代

news-dy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