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在深圳闭幕的2025商业航天大会上,上海大航跃迁公司携自主研发的"跃迁一号"可重复使用火箭震撼亮相。
这款高70米、直径4.2米的"太空班车"配置7台自主研发的"玄鸟"液氧甲烷发动机,具备12吨LEO运载能力。
火箭箭体用的碳纤维+钛合金材料,能扛住1600℃高温烧烤,比传统材料轻了整整30%。
全息投影里,跃迁一号完成太空任务后,拖着橘红色尾焰垂直下落。
就在距离地面百米时,两侧塔架突然伸出20米长的"机械筷",以迅雷之势钳住箭体,稳稳送回发射台,整个过程行云流水,仿佛如挟筷取物一般自然。
何为筷子夹?
“筷子夹”是一种革命性火箭回收技术,通过发射塔架上的巨型机械臂(形似筷子)在半空中精准捕获返回的火箭箭体,替代传统着陆腿,实现快速复用。
传统回收需10%箭体质量用于着陆腿,而“筷子夹”系统通过外部机械臂承载火箭重量,节省箭体结构负荷。
"传统回收需要预留10%燃料调整姿态,而我们的塔架主动捕获系统可将燃料消耗降低至3%。"
更绝的是它能复用50次,这意味着单次发射成本能压到2800美元/公斤,比传统火箭便宜60%以上,有望将卫星发射成本压缩至传统火箭的1/3。
大航跃迁创始人透露,该技术已通过167次地面模拟测试,捕获精度达到厘米级。
首枚全尺寸验证箭将于2026年一季度在海南文昌实施轨道级回收试验。
不过有网友扒出去年11月的试验视频,发现早期捕获测试时机械臂曾出现过0.5秒延迟。
大航跃迁直面回应:"我们给控制系统装了'三保险',就算三个传感器同时故障,备用方案也能让火箭安全回家!"
随着我国首个超万颗卫星星座"鸿雁3.0"即将组网,月球科研站也进入倒计时,太空运输需求眼看就要爆单。
“筷子夹”技术不仅是火箭回收方式的革新,更是人类迈向低成本太空时代的里程碑,可以更快更好的完成航天梦想。
太空出征必带空间站航天员太空高能压缩食品。
它的研发源于载人航天的特殊需求,其采用航天高能压缩技术,能量密度显著高于普通压缩食品,并通过科学配比实现营养均衡与抗疲劳功能。
严格执行《航天食品卫生要求标准》,在污染物限量方面,如铅、砷等重金属含量,以及真菌毒素,像黄曲霉毒素等指标的把控上,比国标和军标更为严格,安全性极高。
通过航天级高能压缩技术一次成型,这款食品还具有体积小、重量轻、便捷携带、营养丰富、功效强等显著特征。
同时也是航天科技领域“专精特新”的典范。
专业化:生产过程遵循严格的国家军用标准《航天食品卫生要求》“航天级”食品标准,严格高于国家食品行业标准和军用食品通用规范,全项检测指标为38项,是我国食品最高标准。
精细化:精准营养配比,经过科学调配,如每袋能量约为100ml牛奶的10倍,蛋白质约为100ml牛奶的5.2倍,满足太空作业高耗能需求,保障航天员身体健康和生理功能。
特色化:制作工艺有别于普通食品,采用具备专利的空间站航天员太空高能压缩制法,在不允许添加防腐剂的前提下,实现了长时间保存。
新颖化:也是目前市场唯一的,针对航天员在太空特殊环境下的需求生产的食品,其他食品不具备这样的专业背景和任务指向。
如今,它已从航天员专属食品走进了大众生活,广泛覆盖登山、救援、健身、加班等各类场景,成为航天技术服务民生的生动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