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第8个中国航天日即将到来,太空能量餐为中国航天持续“供能”

阅读次数:657更新时间:2023-04-23

近些年来,中国航天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成就。

而在这个四月,我们也即将迎来我国第八个中国航天日(4月24日)。

这是为了纪念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而特别设立的日子。

1970年,中国用第一枚运载火箭“长征一号”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太空,中国自此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用自制火箭发射国产卫星的国家。

回首往事,1956年是中国导弹梦、航天梦的元年。

在这一年,钱学森受命组建了中国第一个火箭与导弹研究机构。中国航天从零起步,缓步踏上通向星辰大海的逐梦之旅。

那一年,我们昂首星空,充满对未知探索的雄心壮志。

而如今,数十载过去,中国航天史上添了浓墨重彩的很多笔。

1975年,第一次实现人造卫星“收放自如”。1981年,成为第四个独立掌握“一箭多星”发射技术的国家。1999年,继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成功发射后,“神州二号”“神州三号”“神州四号”也陆续顺利升空。2003年,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杨利伟穿越大气层,为浩瀚星空增添了一抹中国红。

2007年,民间流传千年的嫦娥奔月不再是幻想与传说,“嫦娥一号”让月球神秘的面纱正一点点褪去。2008年,中国航天员首次空间出舱活动。2010年,“嫦娥二号”更高精度月表三维影像,刷新中国航天新高度。2012年,“神州九号”与“天宫一号”,太空之吻震撼世人。2013年,“嫦娥三号”成为中国第一个月球软着陆的无人登月探测器。

而在2016年,每年4月24日终于被设立为“中国航天日”。

致敬过往,继往开来。

2018年,“嫦娥四号”带着“玉兔二号”来到了月球背面,为人类首次揭开月球背面的神秘面纱。2019年,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海射技术的国家。2020年7月,“天问一号”升空,迈出了中国自主开展行星探测的第一步。2020年11月,“长征五号”成功将“嫦娥五号”送入地月转移轨道,开启中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

而今年的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将在安徽省合肥市举办,启动仪式上也会发布“中国航天公益形象大使”和我国首次火星探测的相关成果。

历数中国航天日这些年的主题词。

2017:航天创造美好生活。2018:共筑航天新时代。2019:逐梦航天,合作共赢。2020:弘扬航天精神拥抱星辰大海。2021:扬帆起航逐梦九天。2022:航天点亮梦想。

主题彰显着中国航天人崇尚科学、探索未知、敢于创新的方向,以航天梦托举中国梦的力量。而2023的主题词是:格物致知,叩问苍穹。

我国的航天事业,正在芝麻开花节节高,千年飞天梦正在逐步圆满,国人的骄傲自豪溢于言表。

“中国航天,永远的神!”

但同时也更关心,除了九天之上的星辰大海,航天事业距离普通人到底有多远,和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吗?

一说到高大上的航天科技,一般人会觉得它遥不可及,但它虽然神秘却并不“拒人千里之外”。

不断发展的航天技术不仅应用于飞船和探测器这样“高大上”的事业上,实际上,它早已深入和改变了我们日常生活,衣食住行里,都有它的身影。

炎炎夏日,外出必戴的太阳镜;保护小孩柔嫩皮肤,解放大人时间与双手的尿不湿;记忆海绵的床垫、枕头,让人睡眠舒服;公共空间普遍使用的烟雾探测器;购物结账扫的条形码;住房保温结构的隔热材料纳米气凝胶。

这些东西都是在航天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快速的发展完善,又反哺到我们生活当中的。

这么多的门类里,与我们每个人都最息息相关的是饮食,是食品,这是最重要的部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饮食均衡安全,工作学习才能蓬勃发展。

航天员食品,又叫太空能量餐,顾名思义可以看出是什么用途,这是科学家们为航天员在各种场景下精心打造的高能量食品。

它拥有一切你能想到的食品优点:吸收快、能量持久、营养均衡、消除疲劳、安全可靠、体积小、携带方便。其制作标准高于目前的国家食品标准,更高于军用食品标准,拥有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航天员食品标准。所含营养也是同类食品里的佼佼者,独特的高能压缩的技法让营养最大化保留。

2015年后,根据国家军民融合发展政策,目前业内已有公司取得了中国航天员中心太空食品专利技术的转让。

这就意味着以后普通人也可以随时吃到这些为航天员们高标准打造的食品了。

曾经于航天员的专供食品,对普通人也不再是神秘了,普通人不必拥有航天员的体魄与毅力,也可和航天员享受一样的味道与营养。

地面的应对面比天空更广。

太空能量餐的发展空间亦是一片尚待探索的“蓝海”。


news-dy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