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万户到神舟,从山海传说里的夸父逐日再到火星任务车,从牙膏状半流体到航天员能量餐(太空能量餐),我们跨越的不止是时间,也不止是光年里的“星际旅行”,而是科技与“食”空的深度探索与发展。
正如《火星救援》中马克常常提起的那句话:“每天,我都会去外面看看一望无际的地平线,提醒自己我还活着。我在距离地球2亿公里外的火星栽种了马铃薯,我看着它们从种子里发芽,看着它们在磁力和重力下茁壮生长,每一帧都记录着我活下去的证据。”
从“神舟”到“嫦娥”,从太空漫步到“天宫常驻”,从无人到载人再到多人航空航天,短短几十年内,我们取得深空探测和航天食品的跨时代发展,将几代人的梦想,通过科技与生活的融合,走进寻常百姓家。
航天食品发展四个阶段
烈焰腾空而起,如飞龙直入重霄。
当时间线回溯到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
当那一抹绚烂尾焰闪烁跳跃时,承载着无数希望的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搭载着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出发,这不仅是中国空间站转入建造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也是神舟十四和神舟十五航天员乘组同时在轨驻留的新篇章,将开启中国人为期6个月的太空出差行动。
回溯过往,从最初索然无味的“挤牙膏式”半流体航空食物,到现如今百花齐放的太空餐和太空“盲盒”,这不仅是航天食品发展历史的进步,更是中国科技与食品相结合的重要展现成果。
第一阶段:冷牙膏时代
我们都知道,地球和太空,因为磁力场和重力场的不同,再加上相对真空以及高能辐射等一系列问题,使得太空环境较之地球来说,显得更为复杂多变。
此外,航天食品与我们普通人吃的食品,有着极大的不同,因此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譬如航天食品对宇航员各项身体机能的变化,航天食品的安全性,航天食品是否能承受住特殊环境的考验,航天食品所蕴含的各项能量和营业是否满足航天员需求等等。
举个简单的例子,因为环境的复杂多变性,航天员在执行任务期间,会导致体内的骨钙出现一定程度的流失,还会伴随红细胞减少、味觉减退等一系列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补全充足的营养和能量,补全人体缺失的各项微量元素,已然成为航天食品的重中之重。
早在上世纪60年代,当前苏联将第一位宇航员送入太空时,就已经开始着手航天食品的研究和制造,但经过初步的探索和反复试验后,第一代航天食品应运而生。
那是一种类似于牙膏的管状包装的高浓度的半流体食物,值得一提的是,面对这类半流体食物,前苏联宇航员季托夫在吞食前,需要以“挤牙膏”的方式,将半流体状的食物,穿过航天加压的特殊服装,最后从头盔留置出来的进食孔吞吃。
第二阶段:湿包
几乎每一个执行过飞行任务的宇航员,或多或少都吐槽过“冷牙膏”式航天食品的难吃和单一。
直至上世纪60年代末,载人飞船电源方面实现技术突破,技术升级后采用更为方便简洁的“氢氧燃料”电池。
值得一提的是,当“氢氧燃料”工作时,会在产生化学反应的同时生成大量的水,借此,第二代航天食品“湿包”(基于食品脱水技术所制造的复合脱水食品)新鲜出炉。
这类复合型脱水食品,较之第一代半流体食品来说,口感方面已然与正常食物的口味接近,也意味着航天食品成功迈入第二阶段。
像大家所熟悉的国民美食方便面及蔬菜包,便与“食品脱水技术”有着紧密的联系,成为快捷方便的代名词,这也是科技与食品融合的进一步表现。
10年后,当时间来到1970年后,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航天食品在技术层面迎来新突破,研究制造出了一种特殊包装的软罐头。
这类罐头因为材料的特殊,会使得封存的食物口感更接近与日常食物的口感,在配备载人飞船上搭载的加热装置,算是初步解决了宇航员“外太空出差”的吃饭问题。
第三阶段:高速发展阶段
相较于其他国家,我国在航空航天方面的发展与航天食品的研究,虽说起步相对较晚,但秉承“拼搏进取”的钻研态度,使得我国航空航天的发展,在短短十数年来相继取得多项重大突破,尤其是“可返回式卫星”与“一箭多星”技术的相继成功,更是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轰动,使得咱们国家一跃跨入世界科技大国行列。
在航天食品高速发展阶段,咱们国家在研制航天食品的路程上不甘人后,先后攻克多个难题,当时间线来到2003年,随着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航天员杨利伟成为第一个拜访太空的中国旅客。
在航天舱内,航天员杨利伟也食用了我国第一代航天食品,那是一种类似能量棒的点心,此外航天员杨利伟在太空吞吃月饼的画面,通过卫星以及相关通讯设备,传遍了大街小巷,成为无数人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
有了神舟五号的基础,神舟六号食物变得更加丰富多样化,靠着飞船搭载的食物加热装备,不仅可以让航天员吃到热乎乎的“太空餐”,也在此基础上,更注重菜品的全面性和营养性,据不完全统计,神舟六号执行任务期间,各类食品总数量增加到四五十种,甚至还增添了饭后小零食--冻干冰淇淋。
第四阶段:太空能量餐与太空厨房
随着神舟系列载人飞船在技术上的数次更迭,相关航天食品在经过快速发展后,也进入百花齐放的时代。
就拿2022年发射的神舟十四号飞船来说,早在神十四发射前,素有“外卖飞船”之称的天舟四号,就已经搭载着近5吨的物资先行飞向太空。
值得一提的是,在诸多前期物资中,绝大部分与航天员的生活密切相连,就拿航天员食品来说,除却航天员能量餐外,其他类型的物资更是多不胜数,譬如一度冲上热搜的鱼香肉丝以及宫保鸡丁等等。
据获悉到的消息,天舟四号上搭载超100种营养均衡、口感良好的航天食品,这些航天食品将囤积“天宫”内,陪“常驻”宇航员们渡过为期六个月的太空出差生活。
航天员能量餐又称太空能量餐,前身是航天员专用的食品,不论是制作标准,还是其他各类营养成分和微量元素,都比市面上流传的普通食品高出不少,在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当下,太空能量餐无疑是安全性和营养性的双重代表。
说起来,从神舟到天宫,在彰显我国科技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将科技与食品的融合发展带来了崭新历程,就当下而言,航天员能量餐变得不再神秘,它也不再只是航天员们的专享的“太空外卖”,而是随着军民融合的进一步发展,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